2018年11月6日9点,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仇鹿鸣副教授应邀在澳门官方游戏网站(中国)有限公司中庭第二会议室作题为《新旧< 五代史>校勘释例——兼谈对四校法的若干反思》的学术讲演。本次讲座由胡鸿副教授主持,华中科技大学陈文龙老师及本院朱海副教授、吕博副教授等师生到场聆听。
本次讲演仇鹿鸣老师围绕新旧《五代史》的修订工作,介绍了新旧《五代史》的版本及源流信息,以具体的案例讲述校勘中的实际操作,并结合整理与校勘过程中的经验,对四校法进行了若干反思。仇老师首先简单回顾了二十四史点校本的修订缘起及相关工作的开展,总结目前修订工作将从海内外存世善本的调查、底本式校勘、学界的相关纠订、碑志的利用等方面较之前人整理工作有所修补。进而从文献学、历史学立场,介绍此次新修订本所秉持的校勘基本原则。
接着,仇老师具体以《旧五代史》为例,从上一次点校的基本情况指出点校本存在的问题,及当时点校者对版本和体例的认识情况,并重点介绍了影库本粘籖和影库本批校。从藏地、源流、优缺点等方面,对《旧五代史》的影库本、武英殿本、刘本(百纳本)、孔本(孔荭谷)、绍本(绍晋函)、彭本(彭元瑞)诸版本作一一说明,并认为孔本保留了原本的面貌,朱色批语保留了讳改前的痕迹,其价值最高。因《旧五代史》为清人辑佚书,所以校勘的原则为维持清辑本的面貌,而非恢复《薛史》的原貌。在此原则下,仇老师以大量的校勘实践说明如何使用绍本校勘;当面对《永乐大典》原卷尚存的部分、清人失辑《永乐大典》《通鉴考异》的薛史佚文以及宋本、明本《册府元龟》存在差异、校正史实的校记等情况时,如何把握校勘的尺度,如何出校勘记;以及如何尽可能的揭示出清人辑佚过程中做的手脚等问题。同样,仇老师从点校情况、版本情况、校勘原则以及实例说明等方面,对《新五代史》的校勘情况做了详细介绍。最后,仇老师对四校法进行了反思,认为四校法理想的情况不适用于缺少多种宋元版本系统的正史校勘,而且对于史书同书不同部分本自不同史源的情况下使用本校法也较为危险。正史的校勘应基于四校法之上,强调重视同史源校勘。并希望在日后的校勘工作中总结相关经验,以期对现今古籍整理的规范有所补充和修正。
讲座之后,胡鸿副教授做出了精彩点评,认为仇鹿鸣老师对校勘方法论的反思总结,可能会成为以后古籍校勘工作中绕不开的典范。并高度赞赏仇老师的学术特质,兼具传统朴学且精熟现代社会科学理论。随后在场师生与仇老师围绕孔本中的朱批的来源、碑志在校勘中的应用、古籍中改异体字的情况以及其著作中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次活动系姜望来副教授主持的公司青年学者学术团队“中国历史上的国家凝聚、族群融合与信仰变迁”系列学术讲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