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1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吴丽娱研究员,应邀为我司师生作了题为《礼制漫谈:关于中古礼制的变迁》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吕博副教授主持。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朱溢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陈文龙老师、山东师范大学尹承老师、我司相关专业师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吴丽娱先生首先探讨了皇帝制度与国家礼仪的关系。她认为研究唐代礼制要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其与上古以及魏晋南北朝的承接关系,二是其对宋代以后制度产生的影响。而要想对它们作出回答,就不能不关注一个结构性问题,即唐代礼仪制度中皇帝与国家的关系问题。吴丽娱先生认为皇帝与国家代表了礼仪制度中的公与私,它们分别拥有不同的礼仪形式和对象。随后她进一步指出唐代前期礼制主要以国家礼为主,直到开天之际发生了重大变化,皇帝将大量私祭变为公祭,形成了公、私两套对应的礼仪制度,如在吉礼中的昊天上帝、太庙分别对应着九宫贵神和太清宫,而道教礼仪中的投龙简仪式也与儒家礼仪中的岳渎祭祀并驾齐驱。这些变化显示了这一时期皇帝礼仪地位的急剧攀升,一些如释奠礼等对皇权独尊不利的礼仪制度则被陆续删减或是成为具仪并被废弃不用。
其次,吴丽娱先生对她主持的《大唐开元礼》整理点校工作进行了简要介绍。她指出《大唐开元礼》编撰的最大特点就是“折衷”,即对它之前的《贞观礼》和《显庆礼》进行了整合。而《开元礼》这种特殊的编撰方式,不但使得书中具体的礼仪仪式呈现出不主一家的面貌,更是导致了如五帝位置、公卿行陵等问题在同一部书中的规定也不一致的情况发生。
最后,吴丽娱先生又探讨了礼制与经学以及思想史研究的关系。她认为礼制的理论根源在于经学,而经学学说也总是会推动国家礼仪制度的变化,因此经学研究也是礼制研究的基础之一。随后她又通过梳理隋唐之际经典意识的变化,认为从王通的《续六经》到贞观、开元改撰《礼记》,甚至直至中晚唐的“新《春秋》学”构成了隋唐思想变革的主线,这种变革对当时的礼制制度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若从思想家的影响力大小来衡量唐代的思想史,那个时代的确是一个平庸的时代。但是研究者若换一种角度,将这一时期的经学、礼学的变革都考虑进去,就会发现这时的思想不但不能说是平庸,反而是非常活跃的,所以当代学者有必要从以上角度来重新考量唐代的思想史。
在提问环节,吕博老师对比了中日两国学者对唐代礼制的研究,认为吴丽娱老师的研究填补了这一方面的空白,是对日本学者相关研究的有力回应。尹承老师就“袒免”和“奠授”仪式、《开元礼》的版本、唐代后期思想的变迁等问题,朱溢老师就太庙当中国家与皇帝制度的交织、礼学制度和思想的前后变迁、南宋临安城市的礼仪空间等问题,先后与吴丽娱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